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胡平: 曹思源从囚车下来就唱《国际歌》

胡平: 曹思源从囚车下来就唱《国际歌》



思源先生永垂不朽

天缺英才美帝乡
便从下界夺忠良

黄泉路上添雄鬼
蓝阵营中损栋梁
曾扫红尘明紫日
也撕黑幕露青光
送书正道通私有
开会邪门改典章
堂庙难容思想远
江湖可栖革新狂

此时痛悼曹破产
何日迎来宪政张


曹思源在“六四”血案后被抓起来,装上车,黑咕隆咚也不清楚去什麽地方,到哪儿停下来,在大屠杀后的恐怖中很多人都吓哭了,不失态的人很少.....但曹思源从车上下来就唱《国际歌》!这真是让人佩服,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具有这种胆魄的人,屈指可数。——胡平
明镜编者按: “曹破産”、“曹宪政”、“独一无二的院外活动家”……这些称号,说的都是曹思源——这个浑身都是活力、永远笑口常开的中国学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很干了几件“不可能的任务”,提出过更多异想天开的设想;遭受过接二连三的打击,坚持着一以贯之的理念。2014年11月28日,68岁的曹思源猝然去世。知情人介绍,曹思源虽然罹患癌症并动过手术,其实癌症并未复发肆虐。他将绝症视若等闲,依旧不甘寂寞,为中国实现宪政而奔走呼号,没有料到身体毕竟免疫力降低,一个小恙偷袭击倒了他。2014年12月19日,中国研究院主办追思研讨会,多位与曹思源相识、相熟的旅美学者、媒体人,回忆了他们对曹思源的鲜活印象和感受,论及曹思源1989年5月为解决中国严重危机而推动人大紧急会议导致秘密被捕,试图从新的角度还原“六四”的实质和各方博弈真相。明镜新闻网记者根据研讨会的录音整理了发言全文,经发言者订正补充,刊载如下。
研讨会日期 2014-12-19 明镜发表日期 2016-9-6
曹思源竟然得了癌症,让人很难接受,跟我们对他的印象很不一致。印象中,他是一个很有生气的人,性格相当乐天,随时见到他都是笑嘻嘻的,提到他,人们脑子里 跳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尊“弥勒佛”,永远笑呵呵的。他是很少见的——头脑很复杂的人,很深刻、很有智慧的人,同时又是非常单纯、没有曲里拐弯心眼儿的人, 你跟他接触,会觉得他是一个很坦诚的人。这个不太容易,我们见到太多人变得老谋深算、老奸巨猾,你感受不到对方的诚恳;有的人给你很诚恳的感觉,但是整个是个没脑子的“二百五”。老曹不同,他对中国社会的了解,让你绝对不会低估他的智商,但同时确确实实感觉到他又有一种天真,让人觉得可信。

曹思源(右)与胡平。
他的特点是认准了一件事,就坚持做下去,一段时间就做这一件事,所以他能留下几个外号:“曹破产”、“曹宪政”等等。做这种事情的人很多,但都没有像他那 麽专一,在一段时间里,他见到谁就谈那几件事,一谈多少年,这个事就跟上他了。所以给他盖棺定论、做评价特别容易,名字都现成的,不用去归纳,活着的时候大家都归纳好了!
能做到这一点很不简单。在中国你看准了,不一直盯下去,就做不长。虽然很多事情是大家一起做成的,但确确实实能够做下去就是因为有那麽一到两个人一直在 做,这一点非常重要。别说在中国,在西方、在民主社会也有这个问题,很多议员、总统就是一两件事做得特别好,很多提案都是他的大力推动,别的人都受他的感 染、被他说服。这方面曹思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为想在中国政治方面有所作为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想做事就得像他那种劲头,认准一件事就坚持 不懈地做下去,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到最後一事无成。中国事情那麽多,你一个人也操不完那麽多的心,那就看准一件事,你喜欢,又有研究,就坚持做下去。
曹思源的活动能力也是非常少见的,一个从江西景德镇小党校出来的人,也没什麽背景、没什麽後台,愣是自己打出一片天地,我是80年代认识他的,那时候没人 不知道他,而知道他的人到头来一定和他的理念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成为非常好的推销。我觉得曹思源给每个接触他的人印象都很深。另外我看到小毕写了一篇纪 念他的文章,提到一件事,让我很感动、很佩服,“六四”的时候他被抓起来,装上车,黑咕隆咚也不清楚去什麽地方,到哪儿停下来,很多人都吓哭了——这个很容易想像,“六四”刚杀完人,坦克都上街了,感觉共产党什麽事都做得出来,把你就地正法,杀了也就杀了,突然把你引到一个地方叫你下车,我想当时很多人都 吓坏了,那种情况很恐怖啊!我想那时不失态的人很少,但曹思源从车上下来就唱《国际歌》!这真是让人佩服,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具有这种胆魄的人,屈指可数。
陈小平:
他是在“六四”大逮捕之前就被秘密逮捕的两个人之一,当时逮捕他是很有戏剧性的。他早晨把自行车放到停车场去买菜,买完後回到停车场取车,秘密警察来了说 “这个车是我的”,曹思源说“怎麽是你的,我还有存车票呢”,警察边说边把他往路上推,推着推着就把他推到车里去了——就这麽抓走的。
胡平:
这些曹思源也不怎麽讲,他从来不吹牛,从来没听到他自夸,而我们好自夸的人很多。曹思源不自吹自擂,那麽勇敢的行为他也不写出来,大家都不知道。这次还是 他去世了,小毕讲出来,我们才知道。要是在他活着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些事,一定会更加佩服他,也一定要让他知道我们是多麽的佩服他;可惜现在他去世了,我 们佩服他,他也不知道了。但这一点也就让我们更佩服,更觉得他了不起。这也反映了他的性格,真是英雄,真是个汉子,不显山不露水,不会摆出一副姿态,把什 麽事都挂在嘴上,只是朋友之间偶尔把这事情拿出来谈一谈。这件事是曹思源讲给小毕的,小毕说他信,我也信,曹不是那种吹牛的人。
所以这些事情,他给人的印象都非常非常深,而且给人的感觉特别接近,可惜68岁去世太早,否则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他的成就是能够把他的理念跟推动中国的时 局政治,在大环境之下非常好地结合起来。他不纯是一个书斋中的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社会活动家,他所有参加的活动都是为了推销他的政治理念,不是为混个官 位、混些权力。但在中国那种环境之下,把自己的理念最有力地应用在现实之中,能做到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和他相匹敌。总的来说他的去世我们觉得非常非常遗 憾。前年我们见到他还是谈笑风生,一点感觉不到他的病情,我只是注意到他腿走不动了,一点一点挪,但还以为他本来就很胖的缘故。
曹思源是很乐天的人,但这麽多年受压抑,心情也肯定很抑郁,他去世虽然是因为癌症,但与多年以来心情不舒畅有相当关系,只不过这种抑郁不会表现在面上,尤 其是和朋友接触的时候。这种抑郁我很能知道,一个担子老压在身上自己都不觉得,等哪天没这个担子了才觉得怎麽那麽轻松。我记得刚到北大也是这个感觉,我是 先当了几年临时工和知青,後考上的北大,半夜醒来一想自己是在北大当研究生,心情一下就特别轻松,才觉得过去那麽长的时间心情都很沈重,但别人看不出来, 我自己也不觉得,该干嘛还干嘛,但等情况有变化的时候才知道那时候是沈重的,自己都意识不到,只有心情很轻松的时候做个对照就很清楚了。所以我想曹思源也 是这个样子,尽管由於他的个性、他不断进取的精神,让我们见到他的时候觉得他永远有朝气,永远是在路上做事的人,但我想这麽多年大环境给他的压力,无形中 造成的潜移默化地对他身心的影响也是相当沈重的。一想到这一点就让人觉得非常感伤。

(未完待续。 选自明镜出版社 《中国新震荡》)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