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原来可以这样读?3 e" D2 `- R! n
端木小香 今天
: b/ t/ P6 A' p! q: G5 w4 ^ ; E" W. q5 C6 y' X0 _1 p$ [
以下文章来源于端木小小香 ,作者端木赐香$ r9 `% n6 Q/ Q& q! _9 x
& n0 G4 B" E8 {; C4 l
( N7 B( Z$ x3 [% f) o9 `; C8 D. G* E
( v A9 f3 `/ K4 m
图片: W5 ^6 r% F0 }: r
" w* P) j0 {$ B- `
吓死宝宝了。
% s0 z) H: [) Q( ]* V2 V3 i" }我说的是李辰冬先生的《诗经通释》。. C" j- U: |) h
说好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总计五百年间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民间无名氏作品,小部分是周代贵族文人作品……! w4 l7 |& a: j3 [( s
没想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冒出一个李辰冬先生,通过自己统计学的方式,加诸繁琐的地理、文献等交叉论证,《诗经》乃是周宣王三年到幽王七年,五十年间南燕人尹吉甫一人所作。更具体一点,《诗经》三百零五篇是尹吉甫一人所为,《诗经》既是他的个人史,也是他的爱情史……% U. ~! ^1 }0 R% [
吓死当时的台湾学界了。更可怕的是,你看看他的书,一套四册,洋洋洒洒,考证得,有理有据,有趣有料。
* \" x5 d5 }% q% n* u, M至少比《毛序》呀,朱熹呀,考证得更靠谱,更解释得通。9 F0 X* _* [; g" f
先说说李辰冬这个人。
6 w5 Y9 e. U+ A李辰冬(1907-1983),额们河南老乡,济源县人,先就读于燕京大学国文系,后就读于巴黎大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文学批评专业,博士毕业后返国。先执教燕京大学、天津妇女师学院、中央政治学校,后主编《文化先锋》、《文艺先锋》、《新思潮》等,再后就是著述,主要代表作有《陶渊明评论》、《红楼梦研究》、《三国水浒与西游》、《文学新论》、《杜甫作品系年》、《诗经研究》、《诗经通释》、《诗经研究方法论》、《尹吉甫生平事迹考》等。
- M1 Z+ P# C. T# q你看看,他不是野狐禅。
1 {2 N6 }/ ?% A0 \7 W( |图片4 \, a; S7 [ Q( I5 A
* g- d: P1 s, N' S* ]% W其次说说他《诗经通释》中考证出来的《诗经》中的大男主尹吉甫:尹吉甫,原籍南燕(今河南延津县北三十五里),本姓姞,后改为吉,卫国贵族的外甥,后流亡到卫国——今河北濮阳县的复关为氓,也就是“外国人”。周宣王二年,卫国准备平定陈(今河南淮阳县)、宋(今河南商丘县),尹吉甫被卫侯赏识,任命为浚邑(卫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的良人(良人即率领二千人的乡长)。宣王三年,随卫侯之孙、卫武公次子惠孙(《诗经》中称为孙子仲)去平陈、孙,初春出征,十月凯旋,与孙子仲的女儿仲氏恋爱……这期间留下诸多诗篇。
3 R) R5 G1 Y- g8 V S% V之后还发生诸多故事。( m ~$ k4 t% Q# \, ?/ R$ u' R
咱这里直接上女主与爱情吧。
4 m) b) T- u0 k6 B" o( N* s仲氏。孙子仲的女儿。据李辰冬先生考证,男主女主互相爱死了。但因双方家长反对,且辈份是爷孙辈,所以宣王六年,她只能与男主私自结婚。随后女方父亲承认了他们,但男方家庭不认,并且于宣王十年乘着男主去外面东征,又往家给男主娶了姜女,于是仲氏回了娘家。* i" y: ]8 D& C
男主回来后,又想接女主回家,但最终的结果,女主改嫁蹶父的儿子伯氏,这是男主的本家侄儿。
' P" r, {0 s+ P女主改嫁前,还来看男主。
# |; L+ @% S p/ \宣王十六年,卫武公即位。3 d$ G" [. L7 m3 P8 d
宣王二十五年,天连续大旱五年,男主父母饿死。
7 A: ~. O9 X2 R; q! e幽王四年,西戎作乱,镐京危急,男主随伯氏西征,伯氏因不听男主意见,丧师失地,反把责任推诸男主。
. _* I2 }0 ^, ?: H8 N$ R男主四处鸣冤控诉,终将侄儿正法。
3 M& l1 G- o) T) v仲氏为夫君报仇,鼓动卫侯没收了男主的官职与土地,逐出卫国。男主只得回原籍南燕,不受蹶父欢迎,流浪到今山西汾阳死去。. V- i/ \0 R+ D) r# N) f
据李辰冬先生估计,男主死时七十八岁……% y" h& e/ U+ x
怎么样,可以改编一个很牛逼的电视剧了吧?4 _+ _# x1 j& v
不得不承认,李辰冬先生的考证功夫是一流的,虽然我看得眼花缭乱,但他的功夫是没法否认的。还有我前面提到的统计学,《诗经》三百零五篇,什么风,什么雅,什么颂,你把这种固定刻板的套路,全部打断,坚决不要受它们局限,再把所有篇章全部打乱,视作一个有机整体,以统计学的方式,重新寻找其内在规律。0 a4 G) ~7 \! t3 ]" g9 a6 V/ d1 u
比如,三百篇的形式有点像民歌,实际上,作者是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内心,并不是真正的民歌。民歌无个性,而三百篇篇篇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每篇都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物、固定的事件......1 \2 L9 `+ D8 ^0 ]% Z5 y& u
比如,每解释一个字、一个成语、一句诗、一个地名、一个人名、一个名称、一种称谓、一件史实,先得把这个字这个成语、这句诗、这个地名、这个人名、这个名称、这种称谓、这件史实作一统计,看看三百篇中共用多少次,能不能在这些次中求出一个统一的意义。
l" r% t2 F7 f( m& y4 h) w+ x于是,奇迹陆续发生。+ B) T5 H" W* s* g- ?
由地理的统一、人物的统一、时代的统一、史事的统一、体裁的统一、名物的统一、诗句的统一、风格的统一、声韵的统一、起兴的统一、人格的统这十一点得出一个结论:三百篇都是尹吉甫所作。
& z" x+ u2 [5 K6 r9 ]' }而且,三百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诗、每个地名、每个人名、每件史实都是实录,没有一点虚假。不仅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文学伟著,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宣王复兴史与幽王亡国史。: K' A+ [- Z' X e& q7 G* m2 O3 k6 ]
除此之外,更牛逼的是尹吉甫的自传。% O; B, G( p9 E, q/ p' r
当然,你把它当尹吉甫和仲氏的爱情剧,更成立。% l0 b' W6 | e3 {& Y
这就是我今天,七夕,特意推出这套书的原因之一。; X- M7 h1 ^& @+ T$ B' I
下面欣赏一集,爱情动作片。1 N- X, }, @9 G0 y: u: Y
《野有死麕(召南)》2 |) D' s, F0 t9 W
野有死麕,白茅包。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 P( O+ U# m/ ]. D4 [4 _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 q& C: L2 o: ]; J'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4 y8 r2 C* A0 b! {$ Q- A
按李辰冬的考证,这个有女,只能是仲氏了。
& w8 T* R' r6 }/ |而吉士,就是吉甫同志了,而且,他的身份就是士嘛。+ V6 n. B( Q+ p- o; q
再看看两个人的爱情动作:慢慢儿脱我的衣服,不要动我的佩巾,别毛里毛燥的让俺家的狗叫。( X* J/ M; @* e1 P1 ^+ \/ v
多么浪漫的野战。$ @3 H5 g% f" c, }& {
但据李辰冬先生的考证,野战也不是没来由的。比如,他考证《女曰鸡鸣(郑风)》,描述的是仲氏十五岁生日宴,两人私订婚约。而第二天,就是两人一起到野地,才开启了所谓的《野有死麕(召南)》……
& p& m1 @# p7 t( C5 L当然,中间还有各种误会、波折、狗血。
2 ~" I& Q- a6 H, J6 u1 Q$ O) M# r正如现在的爱情剧。" z' t) C. q) ^1 S- R2 A8 z
怎么样,刺激不刺激,惊喜不惊喜?3 d; v/ i3 X' p w8 R
你不试一下吗?7 \. }; L3 x0 K( d o: f
比谈恋爱还刺激。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 O- V$ w( g9 E! w& n6 h2 `
用阿城的说法,“这样一本学术书,我却读得《福尔摩斯侦探案大全》一样,紧张,迷惑,释然,微笑,感慨或大笑乃至惊动了邻家的狗。”2 }& l2 b3 X4 {% q8 N
恩。又是狗,不能给狗扔块鹿肉么,叫什么叫!8 ` [0 n: m+ g# q
最后,悄悄的祝大家今天的七夕晚上,偷情快乐,也没有狗叫哈。我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4 u0 J8 n8 J3 V8 [* F3 M; j(下附购书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