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紅樓女性的女性美

62

紅樓女性的女性美

上海學人顧則徐說,當中國人有著自己的人種審美自豪時,看歐洲女人是不覺得美的,她們的氣味,充滿斑點的皮膚,長長的毫毛,中國人是不會喜歡的。當中國人失去人種審美自豪時,看女人,現在看女人都是要看洋氣的,覺得洋氣的女人才是美女,比如外形要有輪廓,乳房要大。中國過去可不是這樣的。一百年以前,中國人是不追求這個的,那時是要講究小乳房的,小巧玲瓏,江南美女,蘇州美女,比如林黛玉。

顧先生提出“人種審美”,有點意思。可是,人的美,女性美,既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客觀性涵蓋共性和差異性,差異性中,人種差異僅僅為其中之一。主觀性呢,就更複雜了,包含民族心理、社會心理、文化心理,以及千差萬別的個體性差異。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顧先生用了國人人種審美“喪失”一詞,似有惋惜之意,有呼籲恢復“自豪”感之意;這就大可不必了。隨著民族、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交融,特定的人種審美意識逐漸淡化,逐漸變異,這是自然而然的大趨勢。現在就有很多人認為“混血兒”更美。還有,我在參觀杭州博物館時,見到有“小腳”展室,專講南宋小王朝的士大夫和知識份子,對“三寸金蓮”的癡迷與鍾愛,感到很噁心,根本不能卒看。近年來很火的“非誠勿擾”的相親節目,男女嘉賓,有的排斥異種人,有的就喜歡找異種人,更多的人無所謂的,只要看“對眼”。這些說明了什麼呢?顧先生似乎沒有仔細思考。   

更重要的,曹雪芹的女性美的審美,可不是局限於“人體美”、人體美當中的“性感”那麼簡單。還是回到《紅樓夢》文本來看看吧。

賈寶玉眼中,釵黛二人誰更美,是不是今天讀《紅樓夢》的人可以說了算呢?我以為,我們今人與曹雪芹的看法,还多有不及呢。

林黛玉的美,与宝钗的丰腴恰成对照,是柔弱之美,嫋娜風流,那種骨子裡透出的靈氣,通体散发的气质,應該是賈寶玉最為欣賞的。女性美,首先在氣質。林黛玉顯然氣質脫俗,最為賈寶玉欣賞。不過,並不排斥女性的性感美對青春期少年的誘惑力。薛寶釵的雪白的膀子,那是肉感的美,對賈寶玉是有感官刺激和誘惑的,不然也不會引起他的性幻想。可是,他幻想的不是拥有薛宝钗,而是林妹妹也有這樣性感的膀子就好了。

再比如,史湘雲,“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四肢修长,俨然今日的“超模”。她還愛著男裝打扮,嗓門敞亮,耿直豪爽,大大咧咧,快人快语,有巾幗之氣。依然是曹雪芹筆下的大美人。用周汝昌先生的話說,那就叫作今人眼裏的“洋氣”。而張愛玲說的更有意思:大觀園若是選美,冠軍非她莫屬。眾所周知,選美,不是要評出性感女人,而是對女性的綜合評價。 乃至王熙凤的“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迎春的大丫鬟司棋“高大丰壮”,村姑“二丫头”的健硕和野性十足,曹公都不嫌弃,都能欣赏。

可見,在曹雪芹眼裏或筆下,女性美絕不是單純的性感美,即使是性感,也不是像韓國人造美女,千人一面的。任何時代,心同此心,理同此理,美的多樣性,都同樣存在並為人們所認識。曹雪芹故意寫薛寶釵的性感的膀子,讓賈寶玉幻想它長在林黛玉身上,這乃是絕妙之筆。他刻意區別開了性感與美感。美感涵蓋性感(林黛玉是另外一種性感,猶如今人說的骨感美人),又超越性感(林黛玉更有精神氣質)。美感有更豐富的內涵(林黛玉與賈寶玉價值觀一致,心靈相通)。因此,曹雪芹把賈寶玉的愛,給予了林黛玉!他的同時代人,許多人不理解;即使是在今天,還有許多“挺釵派”對作者所鍾情的林姑娘憤憤然,竭力妄加詆毀。這是很複雜的、值得玩味的歷史现象與文化現象。不過,無論古人今人,國人西人,都懂得了,性感不等同於美感。不知顧先生以為然否?

                         2017年5月  改定

丁維中先生在邏輯上犯了一個錯
       拙著《红楼梦寻》之第三辑《读红杮录》之58,刚刚校改完毕。与诸友分享。我曾多次说过,中国人文学者,最大的、共同的短板,是缺乏严格的逻辑训练。
      这里有个故事:移民美国的一位华人,把大陆学者的论文给他14岁的女儿看,让她评价。女儿看后,只说了三个字:“不及格。”  因问何故?女孩说,不合逻辑。乃父大惊,于是在网上发布了这个他亲历的故事。

                                                                           黄大荣   2018.5.19



58

丁維中先生在邏輯上犯了一個錯

薛寶釵的文化人格,比較完整或完美地體現了儒家精神,在諸多紅學學者那裡,幾乎是沒有爭議的,包括丁維中先生。有意思的是,丁先生卻在釋讀文本時(見他的《紅樓探佚》),得出了與眾不同的、截然相反結論,他認為賈母開始就把寶黛關係限定在“姊妹”之內,而隨著兩人的長大,賈母越來越不喜歡黛玉而傾向於寶釵。同樣的文本,唯有他的這一推理邏輯怪怪的,總擰著。這就讓我們產生了疑問:這位資深研究員和紅學名家,腦筋裡哪根弦出了毛病?我認為,他是在邏輯上犯了錯。

首先,曹雪芹把賈寶玉的愛情給了林黛玉,這是全書“主旨”、主腦,是《紅樓夢》的總傾向。賈寶玉在釵黛之間的選擇,分明而堅定。這種選擇,既是人性的選擇,也是文化的認同,即,曹雪芹鄙視儒家文化而傾向崇尚自由的老莊。恰恰在這一點上,他與賈母也有精神認同。賈母喜歡自由隨性的晴雯和個性剛烈的鴛鴦,她從小就讀(聽)《牡丹亭》《西廂記》,對俗套的文藝有尖刻的批評,反感賈政對寶玉的訓政,喜歡寬鬆自由的生活和現實享受,開放大度,這些特徵,《紅樓夢》裡,言之鑿鑿,毫無隱晦。因此,曹雪芹——賈母——寶玉——黛玉,精神有相通,構成了小說情節衝突的一方陣營,而王夫人薛姨媽寶釵為小說人物情節衝突的另一方。寶黛之戀,沸沸揚揚,賈母當面背後指責了嗎?她想阻止此事,易如反掌,並不需要她親自出面,暗示給鳳姐就行了;鳳姐態度又如何呢?機關算盡的王熙鳳,會在明知老太太反感黛玉、阻止寶黛戀的情況之下,拿兩人的婚事多次當眾逗趣?她會不僅對寶玉而且對黛玉愛護備至?她即使是礙於面子,不好提醒黛玉放棄愛情幻想、適可而止,也會對寶玉有所警示吧?這些簡單的邏輯,也是基本的邏輯,丁先生置之不顧,只能說他是先有自己了的一套結論,再去勉強湊合例證的!

其次,反過來說,如果要寫賈母反感、嫌棄黛玉,作者沒有必要花費近五十回的篇幅,來寫賈母認識黛玉的過程,這樣做,作者未免有故弄玄虛之嫌。因為黛玉自幼在賈母身邊長大,以賈母明察秋毫的世故之眼,早就把黛玉看了個入木三分(況且黛玉原本就是個透明的人)!如果曹雪芹最終設計賈母也嫌棄黛玉、喜歡寶釵,那後半部順理成章地把賈母寫成另一個王夫人,整部《紅樓夢》就會出現一邊倒的現象,賈母與王夫人也便早已握手言歡,婆媳二人也就會有說有笑、有商有量,也許還會叫上王熙鳳和薛姨媽,早早把寶玉寶釵的金玉良緣定下來,還可以順便商量一下,怎麼把黛玉嫁出去。《紅樓夢》若是這樣簡單明確地“一邊倒”,只剩下寶黛二人苦熬苦撐,就沒有了精彩與微妙;曹雪芹也省事省心多了,用不著玩什麼春秋筆法,花十年二十年的苦功,將春秋筆法發展到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前80回與後40回續書,也變得渾然一體!不過,這與丁先生竭力主張的後40回是“偽續”,豈不是又自相矛盾了麼?

曹雪芹好像在考驗我們的智力,最簡單的問題,他也不輕易告訴我們答案。其實答案是存在的——他把他的主要傾向告訴了我們,這是一把總鑰匙。你把總鑰匙弄丟了,陷在迷宮出不來,那就怪不得曹雪芹了。

有些論者,把釵黛之辨歸咎於一個時代的人心所向,歸咎於某種政治性因素的蠱惑,這種看法,恰恰忽視了曹雪芹的特立獨行的思想個性、藝術個性在創作中的決定作用;這種論調,是從眾、從俗的,沒有道理的、簡單化的。我這裡強調的是,世界上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有傾向性的,《紅樓夢》也不例外。如果它例外,那就糟透了!那它就喪失了偉大著作的必備的品格,就不會有如此之多的、如此之久的愛好者和研究者!所以,即或是脂硯齋有的時候願意將釵黛二人作等量齊觀,俞平伯主張“釵黛合一”,曹雪芹也未必苟同;我們今人更不能苟同。

                             2011.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