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遥远的历史回响 一一关于“菩”字的平仄

遥远的历史回响
! S( l& V" g* C8 z一一关于“菩”字的平仄! l  p6 L9 K, t  ^8 h
( I8 N' c- F4 `! h0 @. \5 E! n

* U/ t* d& l/ c3 i5 @$ q昨天我写了首诗《佛祖》:- R7 k- B2 F" J
8 e3 G7 b: H/ R
七绝    佛祖' Z3 u$ E/ {* Z! ~. w
, [! c3 g1 p- `9 P

# U9 p: p* v/ p. |9 k+ }8 ]独坐菩提慧绪飞
1 u5 O) Y1 `. B1 N苦悲世道觅依归) w5 R6 T' ]2 s0 w
恒河沙数比星汉
3 V1 U# A$ }" o) f& _, W) n佛祖觉知人渺微
: Y7 o' v8 d4 ~  J, G# L9 N! F1 g# ~1 W

5 ]: U5 P: K0 L7 D. L7 a; R6 C. R8 H# P3 ?3 O4 v) @$ }
黄大荣2020.8.66 F7 v. [9 U7 p1 c

! j0 n2 M& N7 f7 k8 G
% N% ~$ \: K2 Y+ g& J  _诗中,菩提的菩字,有朋友质疑,是不是入声字?/ o8 A$ U6 `3 K8 ^, F" r
查了若干旧韵书,居然无此字!又请朋友帮助查了《中华新韵》,有,平声字!( g$ _3 }. C( b. ]" C  h1 [( J
应该可以定谳了吧?9 Y( u  s* e* _9 A, k+ C+ |
不然,写旧体诗的朋友不信《中华新韵》,以为不足为据!
# v3 M' M' _) c  s: Z5 `! K; d我想到用大数据搜索唐宋古诗,若有菩提二字,根据其在诗中位置,可一断其平仄。& h( r6 S/ e: W3 S& P; i+ ~
终于找到菩字属平声的依据了!
3 [+ Q7 j0 p' y' z) Q$ C先看菩萨蛮词谱:/ ]) R8 r5 q1 N7 R9 |

6 }& e6 c( [6 @+ o+ j- F' j' N" J+ M  T& D- Z- \
平平仄仄平平仄3 U1 |2 V2 B2 w7 q" c: M
平平仄仄平平仄
  C, [: G7 ~8 A5 q% F2 k4 s! z平仄仄平平
$ E% S8 N& ~! X0 {# E8 g, ^) @* Y" T' L平平仄仄平(下略)# s; t( F9 O4 r1 e& Y6 z
" o. |3 n, k& o4 C5 t" K
再看诗词文本:
/ v4 r9 [  q# @《菩萨蛮·看灯元是菩提叶》
' Y* ]! E7 s. I3 D2 K- h2 @/ @& B- `[宋] 辛弃疾6 I  |: H, O! W7 t7 c3 s% t

" y5 c! Z/ l) e0 ?$ e% B) w+ P看灯元是菩提叶。依然曾说菩提法。
) F& Z6 k) b0 p1 _5 y法似一灯明。须叟千万灯。' S7 g- U) e/ J& o' b
灯边花更满。谁把空花散。
& @0 W2 ?1 s, B* U3 T1 v说与病维摩。而今天女歌。赵茂中扶病携歌者来。2 w: Y8 K3 x) g* f* Q

8 G' h* q0 I: Y与词谱对应,菩提二字为平声无疑。
! H6 E- M  J; G' Y" o8 Q# d3 O' v  T
可是新的问题来了:搜索唐宋诗词正文,除标题外,正文文本中,用菩提二字的极为罕见。含标题的(比如菩提寺纪游之类),仅34首,正文中出现的,仅上面一首。是的,您没看错,就只有一首。何故?
7 V- ^' W; P6 _
( [  k. j9 X0 O& G' q4 R% C" |菩字,今人看来如此常用的字,古韵书中居然没有收录,未见!) j# \! T2 |; D3 r; n
我想到了,是否与唐代灭佛运动有关?
6 Q8 C) E/ `: u) i3 ?) n请看搜狗百科记录的唐武宗灭佛的“会昌法案”:- Z* u1 H6 W- e

5 C5 J" `* u! H4 P3 W0 Z( E会昌法难5 J& M" Y( K. H' Y  h% L
4 @! ]8 J5 Y1 B% a  Z+ t3 y
唐武宗灭佛一般指会昌法难* H5 ?. r' R( A3 O- m

- K; S* ~6 ]4 @# f7 O$ V+ `/ F) g3 Y6 Q会昌法难(又称唐武宗灭佛、武宗灭佛)是指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灭佛”政策,导致佛教在中国受到严重打击的事件。 唐朝立国以来,历代君主都大力提倡信佛,佛教势力日益膨胀。很多人为了逃避赋役,出家为僧。而寺庙土地不用纳税,僧人靠农民供养,形成了当时社会上的一大问题。加之武宗信道,因此他即位后,便开始推行灭佛政策。会昌二年至会昌六年间,佛教寺院被拆,银两充公,僧尼还俗,佛像被毁,经书四散。尤其会昌五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使灭佛达到最高峰。会昌六年,武宗驾崩,唐宣宗即位,重新尊佛,灭佛结束。 这次灭佛,使佛教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此由盛走向了衰微。但是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收归政府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人民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
/ g$ G) ~, `# e8 ^7 S) n- B1 j5 q* s
因由' n8 _% A! z2 \! F! E
1 O' ^. g( r' i4 \( s* g. T* e3 ?
唐朝立国以来,历代君主都对佛教以极高礼遇和大力提倡,至中叶以还,佛教势力日益膨胀。私度之钱归之于地方官吏和寺庙所有,造成政府和寺庙多度僧尼。很多人为了逃避赋役,出家为僧,导致僧人越来越多。而寺庙土地不用纳税,僧人靠农民供养,形成了当时社会上的一大问题,从而逐渐威胁到了唐朝中央统治。而武宗本人又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因此他即位后,便开始筹划灭佛。  P9 P; w/ T5 \$ ^/ K4 ]
5 T2 N1 L6 r" D  X8 N
经过: `/ m; y9 y7 @9 A- m# S; U, i
& ]# D/ K" L! m7 j4 s2 F; f
会昌二年(842年),武宗在道士赵归真等的劝说下,令天下僧尼中犯罪和不能持戒者尽皆还俗,行咒术、妖术等者同禁,私人财产全部“充入两税徭役”,仅京城长安一地就有3459人还俗。会昌四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 J& D8 G. Y5 y; W/ B/ M1 j会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四月,下敕灭佛,规定西京长安只能保留4座寺庙,每寺留僧10人,东京洛阳留2寺,其余节度使的治州共34州留1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庙全部摧毁,僧尼皆令还俗,所有废寺铜铸的佛像、钟磬全部销熔铸钱,铁铸的交本州销铸为农具。到当年八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会昌六年,武宗驾崩,笃信佛教的唐宣宗即位。宣宗即位后即废止了武宗的灭佛政策。
% q% \. N, y2 t2 N0 l2 S' D8 x5 W4 Q+ |$ [% [4 W
影响' K  n6 k- L. X5 D  e

! @! B* \) |& \$ q) \7 v经过这次灭佛,佛教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庙遭废,经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此也由极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受过政府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人民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
4 u4 p; n- c) z
: E& J, q4 Z4 u$ Z0 n$ n* n5 H唐代诗人几乎没有人写到“菩提”,是否与这场灭佛运动有关?根据唐代诗韵编修的韵书也不收录“菩”字,正是由此而来的吗?9 b$ E0 ]" J) {# u3 g% ]$ u: n" M
9 l# @( Y/ K' Y4 ?
本文结语:8 z) z# Y9 I" W. z# ?) W
( K9 T+ J* T/ [% r8 O/ v+ o2 y8 q
历史真相真的很有趣!千年前的一场“政治运动”,在今日的一件小得不可再小的事情中,居然还遗存着它遥远的回响!
! `& W, ]( b/ j4 p7 ~( q- ^
3 K/ D6 X6 h, s0 g' n' u/ k; W
8 n5 U3 L/ q! l9 L& [* H4 i" c  u( V% ^8 ?2 }- }
黄大荣2020.8.7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