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工评《资本论》
馬克思在他的巨著《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作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取得輝煌的成就——發現資本主義存在的缺陷,從而進行相應的改良,使資本主義煥發生機,生產力得到蓬勃發展。但是,馬克思意識到《資本論》裏存在著許多不成熟的想法,馬克思曾經私下裏對恩格斯說過“其實我都不相信我寫的《資本論》能夠成為現實……”因此,在1867年9月在德國漢堡出版了第一卷以後,馬克思發現了書中存在很多不能自圓其說的問題,特別是很多理論已經不符合飛速發展的客觀形勢:由於大機器的出現,生產力得到一日千里的快速發展;社會物質財富象泉水一樣噴湧出來;資本主義正如日中天,一片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資本主義已經與二十年前大不一樣了——工人的生活、工作條件已經大有改善;工人有了自己的樓房和汽車;工人休閒時可以象資本家一樣開著汽車帶著一家人到處遊玩;工人與資本家的矛盾日趨緩和,甚至出現了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融合,在民主制下,呈現出階級消亡的跡象。因此馬克思本著對人類負責的精神,取消了原來準備於1868年陸續出版第二、三卷的計畫,準備將來思想成熟以後,將其修改好了再出版,可是等到馬克思的思想成熟了,完全改變了自己的舊觀點,他對資本主義的鬥爭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為改良資本主義出謀劃策,暴力革命轉變為和平競選,衝動的共產主義轉變為溫和的民主社會主義。但是,當馬克思將他的舊理論作了彻底轉變的時候 ,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與世長辭了,確實使人唏噓不已。臨終前,馬克思只好將手稿交給了恩格斯,由於著作權屬於馬克思,恩格斯不可以修改,也只好將就著整理出版了:1885年出版第二卷,1894年才出版第三卷(恩格斯也在1895年8月5日離開了人世)。因此,《資本論》的錯誤是難免的,因為在《資本論》裏,馬克思很多理論都是在假設條件下得出來的。例如他說付出勞動時間的多少決定產品的價值,這顯然是片面的——假若A、B兩個工人一起去挖礦,都花一天時間,付出勞動量一樣,可是A挖到100g黃金,B挖到1000kg煤,100g黃金的價值等於1000kg煤的價值嗎?馬克思自知不能自圓其說,就假設有一種抽象的勞動來決定產品的價值。這就把價值論淪為玄學了。其實,100g黃金的價值遠高於1000kg煤的價值。主要原因是:價值的產生,除了勞動力,還需要其他生產要素——資本、土地、生產工具、企業家才能、科技、資訊、勞動對象和市場需求等。在這裏,主要是因為勞動對象不同,一個是煤礦,一個是金礦,所以勞動的價值也就不同了。再說,勞動還存在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如搬運石頭與維修機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如開機器與設計機器)、重複性勞動與創造性勞動(如流水線作業與新產品的開發)等等的差別,兩者產生的價值也就存在差別。一般來說,由於勞動對象不同、勞動工具不同、生產技術的差異、經營管理水準的高低、行銷的能力的大小以及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都影響到產品的交換價值。因此即使付出的勞動量相同,勞動產生的價值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況且,關鍵在於產品能夠成為商品流通才能體現價值,賣不出去的產品是無交換價值可言的,儘管工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馬克思在價值論中主要強調勞動者付出的勞動和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認定資本家通過佔有剩餘價值來剝削工人,從而得出公平的分配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結論,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因為他忽視了資本這個主要的生產要素。沒有資本,工人連勞動場所都沒有,因此勞動是空的,是無法產生價值的。況且大部分資本家的原始資本一般來源於資本家當工人時的勞動所得的積累,是由小到大逐漸發展起來的。馬克思把工人抬到包打天下的高度,而忽視了其他階層人員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正確的分配應是“各由所能,按生產要素分配”。“各由所能”的意思是:生產者(包括工人、技術員、管理員、銷售員以及資本家等)自由地貢獻自己的能力和才能,不可以強迫他們盡其所能,因為他們總要留下部分的“能”供自己支配,這樣才能實現個人的自由發展。由於資本對產生價值的貢獻是較大的,因此資本獲得適當的利潤分配也是合情合理的。
钟声读后:候工对《资本论》的简评很精辟。
1867年9月在德國漢堡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以後,馬克思曾經私下裏對恩格斯說過“其實我都不相信我寫的《資本論》能夠成為現實……”。到第二年1868年就取消了第二卷、第三卷。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與世長辭也未能力出版。1885年、1894年才有恩格斯出版。其实这时恩格斯晚年已经对马克思主义做了“修正”。“社会主义”可以和平的长入“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现代西欧和北欧各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恩格斯也在1895年8月5日離開了人世。到了20世纪初期,俄国的列宁(Ле́нин应该译作“勒宁”)又捡起了马克思主义并加以改造,改造成“暴力革命”。死大林继承勒宁遗志,毛灾动又发扬光大“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就是“马、恩、勒、死、毛”五大伟人“丰功伟绩”。
参看卑人的《马勒主义已时过境迁了》、《马克思的手机号》…… |